网站颜色:

【叉烧网】EVE Audio SC 200 系列 204 205 207 208 监听音箱

    【叉烧网】EVE Audio SC 200 系列 204 205 207 208 监听音箱价格行情
    【叉烧网】EVE Audio SC 200 系列 204 205 207 208 监听音箱推广热卖行情
  • 品牌:eveaudio
  • 颜色分类:SC204单只SC205单只预售丨SC207单只SC208单只SC205单只(样品)
  • 额定功率:51W(含)-100W(含)
  • 价格区间:3001-10000元


  
  
 
   

   


 
 
 
 
 
如果大家有耐心,下面总共有三篇评测(节选)


EVE Audio SC205 评测
 
五寸是相对冷门的型号,录音行业将“桌面级”定义成4寸或以下,专业通常用6寸或以上,因此5寸选择本来就少,顶级5寸只有寥寥几对。如果真的有必要上5寸,场合可能是顶级桌面娱乐、2.1或5.1环绕声(搭配低音炮)、专业卧室制作或移动专业制作。在 Thomann 几百对音箱中,Street Price 能达到400欧/只的5寸箱不到10款:Focal CMS50、真力8030/8130、KH120、BlueSky Sat5.25、EVE SC205/ADAM ARTist5。我们都简单听过一下:
 
• KH120 与 BlueSky 5.25:风格接近,高频表现突出,KH120 高频偏多而亮丽,BlueSky 的子弹头高频偏多但很甜,两者低音都偏少,非常适合配低音炮做2.1或5.1环绕声制作。
 
• Focal CMS50 与真力 8030/8130:都是金属箱,比较注重中频解析力,声音硬朗(不知换成木质箱体会不会不一样),适合监听摇滚或人声。由于都有金属网保护罩,非常适合户外监听。浪漫法国人制造的 CMS50 拥有最高的可玩性,但功放略有点“推不动”,尽量别在太大环境中使用。
 
• SC205 与 ARTist5 来自于同一个设计师,两者风格接近。声音自然、声场异常开阔。ARTist5 拥有顶级5寸中最漂亮的外观,白色箱体与钢琴烤漆的设计让它已经能打入挑剔外观的多媒体圈。ADAM SX 系列高音头的加入让它拥有更好的超高频;SC205 是低频更好,大音量时非常稳定,这对于小音箱很难,可能由于它是这里唯一采用 Class D 功放的原因,今年开始万以上的监听陆续改为 Class D,大势所趋。
 

从官方页面来看,SC205 是 EVE Audio 目前最受欢迎的型号,评测最多(右下角的各大网站评测链接),评价都很高,并且已经拿了两个奖项(页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他们的链接了解下。

 

Youku 视频在线:http://pic.2yx8.com/pic/v.youku.com/v_show/id_XNDgxODYzMjY0.html 

 

 

EVE Audio SC207 评测

节选评测中音质部分:飞飞篇

从Thomann来看,现在SC207比A7X贵上不少,同一价位的对手主要是三个:CMS65、BM6A MKII与ADAM S1X,刚好这三对音箱我们都评测过,非常好对比。

作为新秀,SC207与同价位的三位朋友处在同一水准,能让我这个音箱厌恶者一首首地听下去,均衡性/细节/衔接、都非常好。整体风格与“监听范儿”的A7X不是一类,与SX系列也不一样,偏现代声,但不亮,接近CMS65。

高频延伸在21kHz不是个问题,其实延伸到40kHz的Focal Solo6你听起来也是高切,ADAM的X-ART号称50kHz,在AX系列上与SX系列上却完全不同。这里听起来延伸最好的是S1X与BM6A MKII,因为都故意调亮了让你觉得很爽。SC207与CMS65整体感更强,我说过人类听的主要是中频和低频,没高音头你还能勉强听,没低音单直接没法听。我们常听的CD(mp3一边儿去~)采样就44.1kHz,理论延伸就是22kHz,22kHz以上你听个J8。

印象比较深的是低频(你可能需要衰减一格或半格),比CMS65和BM6A MKII都要深,官方说是44Hz,实际上黑豹5那首编曲失败的《错觉》中贝司的大字一组D1(36Hz)也能隐约听到,下潜接近8寸,应该是我听过下潜最好的6.5寸,而且下潜的速度与紧致度比同级的8寸好。S1X和S2X的下潜也是惊人,但因为箱体太轻,无法驾驭这些重低音,出来就有点“空”(到了S3X才有好转,改善S1X/S2X的方法就是在箱体内加大铁块~)

最后一点可能是频率衔接,这不是我说的,EVE老板 Roland 老师讲他们以前在ADAM中没有解决好衔接问题,现在用纯数字方式终于解决了。整体来讲,如果是一万出头要买一对音箱,我个人可能主要考虑的只有SC207和BM6A MKII(CMS65最终被HIFI圈子接受了...)

 

节选评测中音质部分:Onlycan 篇

把这对音箱取回棚里试听之前,我跟好基友飞飞在他家也一起听了下,我依然不改毒舌的一通褒贬,所有这个价位的箱子哪个也没少被我褒贬,主要问题归结于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的声音。在这个价位首选的7寸盆,一般都是两分频,在单上和功放上都用不上各个厂牌最旗舰的技术,箱体上也基本上是紧凑型,不可避免的都拥有相同的问题。

1,功率和单能力有限,造成音量大些就有碰到限制器的感觉(单或者功放出离了线性区域),这也使得这类音箱只能在1.5米左右作为近场监听使用。我们判断大箱子的时候通常会考虑到低音量下的回放品质(这点 ADAM S3X-H 是极品,所以我也期待EVE的三分频双低音的表现),而小音箱反过来我们就要考虑大声压级下的表现了,不能说我听过的有多少音箱,但是万级别主流的基本都听过,无一漏网都有这个问题。

2,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的频率响应。单技术可以一部分解决单个单如何相对完整的反应更宽阔的频率,但是作为这个价位的音箱,单也无法使用最优秀的。而频率响应上又恐怕是由于市场的压力(最近评的箱子都在不断的提升低频能力,而牺牲了中频的衔接和准确度)比如之前听过的 BM5A mk2、BM6A mk2 也放弃了他们传统的宁缺毋滥的低音概念开始扩展低音,但是明显 BM6A 通过更高的成本投入把低频下潜的扩张和中频的衔接解决的更完美,换句话说这个价位的音箱不是硬实力的比拼,而是成本控制与设计中取舍的比拼。

3,两分频,当我只听过两分频的时候我也不觉得这是个问题,但是现在的单技术至少在通用级别没有什么两分频音箱能够达到职业混音需求的40Hz~20kHz的相应需求,且不说音质和速度,频率响应本身都很难到达,也是从ADAM的S3A和后来的S3X-H两种三分频方式(S3A是高音和两个等大的低音和超低音,S3X-H是独立的高音,中音单,低音单是两个等大的7.5寸播放相同的750Hz以下的频率)让我们看到了在中等声压级,甚至小声压级下,如何用更小的单回放高质量的更宽阔的频率响应这是一个成熟的方案,可惜的是万级别根本不可能做这样的设计……

我的罪

尽管我的吐槽并不是毫无缘由,但是我前几天才发现我犯了一个特别招人讨厌的错误,站在一个错误的角度上评判一个商品。这个来自于前两天我的好友中影基地的音乐编辑于飞同学来棚里玩儿,看到EVE讨喜的外观就迫不及待的想听听,即便是在我不断的絮叨这个价位音箱固有的这些毛病之后她依然表示非常喜欢,她并不是没听过好箱子,她工作的地方设备可比我棚里要好(中影音乐棚……不差钱……),不过区别就是她能够站在非工作的立场上去评价一对音箱。我就好像是一个帮老板开好车的司机,虽然见天儿的宾利劳斯,虽然跟自己一毛钱关系没有,还是街面儿上过去个十几万的车眼角儿都不带夹人家的,膨胀的我已经看不到对于千百万个家庭而言,那经济实惠的才是遮风挡雨偶尔也能风驰电掣的好选择。

正经评测

回到 EVE SC207,我的评价:虽然在同价位的不能说出类拔萃(也绝不比谁差),但是他是做到了最多细节,最让人舒心的很多细节。

每天在棚里工作,其实我主要使用我的 MAIN MONITOR,近场几乎不用,但是用EVE的这段时间我总是不管用不用都要煞有介事的从待机状态把他唤醒,看着LED灯走完一圈,相当有美感的开机,不用再手扣到后头关电源,轻触大扭,一切皆有(ADAM开关也在前面板,开始不适应,后来慢慢又觉得为什么别的箱子要放在后头那么费劲的地方)

同时EVE更进一步,所有均衡器的调节、音量、待机、开关、LED灯的模式...都由面板上一个旋钮控制,非常简约,LED灯尤其可爱,竟然还有夜间模式,是一种暗暗的红色,特别有感觉,我甚至怀疑设计者是个女人,对于粗线条的男性设计师是绝不会花心思在这种地方的。专业领域我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把控制界面做的这么有趣而优雅。

声音上来说并没有像ADAM那么强硬雄壮,虽然同样使用气动铝带高音头,但是调校上也带有女性气质的平滑柔和,低音的下潜上正如飞飞的评测,又创新低……继续在探索7寸单下潜到底能做到多低的下限,不过EVE的低音确实有点多了,我到棚里把均衡器归零重新通过听感调整,还是放在 -1.5dB合适,跟在飞飞家吻合,但低音的素质着实让我惊喜了一下,当把只有7寸的单要求的下潜真么深又要覆盖这么宽广的频率时,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严重影响解析度与反应速度,低频的质感上甚至有点像丹拿那样富有弹性。只不过跟更快的高音来比,听上去总会觉得地鼓比军鼓略近,不过这种协调性上的问题恐怕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感觉到。

总体来说 EVE 就像一个知性女神,平和、不张扬,设计上会让你感觉到智慧的闪光,听上去不吓人也不累,对于欣赏和编曲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是真力系的混音师的话我怕适应了高反应速度的真力会不大适应这种偏柔和的风格(监听习惯就是这样,我最开始是用丹拿,适应真力用了将近一年才找到感觉。其实这款EVE虽然高音并不疯狂强硬,但是解析度根本不差,我对比了一些试听音乐上的细节,依然是能够准确的再现,甚至混响声的特性也一样)。

尤其是女孩子,我想很难抗拒 EVE 全方位的体验攻势,用户体验是全方位的——EVE就是这么做的。

 

台湾 AudioNet 网站评测 EVE Audio      人人都来玩音乐

原文地址:
 audionet.com.tw/a/forum.php@mod=viewthread&tid=

身為創業之作,SC系列走出了它廠從未想過的路,首創內建DSP與Burr-Brown A/D轉換器,輸入訊號在類比轉數位後,經由DSP以「全數位」形式進行音量、相位及高低音增益調整,接著再直入PWM功率模組放大,在理論上能把訊號的衰減可能減至最小,保留最純淨的聲底。加上簡潔取向的功能與細緻介面,可說是市面極少數具有 操作樂趣 的鑑聽器材。
把五支喇叭以最短邊進行堆疊,高度也才150公分左右,可見本套喇叭並非「怪獸級」的組合,由於本組喇叭的面板與背板長相其實大同小異,我以最小的SC205來作為開箱範例。
紙箱上左側印著EVE很據設計感的品牌LOGO,同時標示著「錄音室用主動喇叭」、「研發技術出自德國」,光是這兩行字就足以打動不少錄音師的心讓口袋裡的小朋友集體出走了。
送來的是全新的喇叭,內容物很簡潔,只有:說明書、電源線、以及用磁鐵吸附的高音網罩。
箱內所有的東西都在這裡:喇叭本體、高音金屬網罩、橡膠腳墊、電源線、說明書。
SC205的個頭不大,擺在King Size啤酒旁邊可以看出其體積。
SC系列採用了大家都很熟悉的「海爾高音」,也就是玩家俗稱的「氣動式高音」。在器材剛送到社內開箱的那天,本刊幾位編輯就開玩笑說:好像只要是德國品牌,都非得做個海爾高音,才代表自己來自德國的正宗身份,也同時這樣才算是有一定的技術高度。 以上當然純屬玩笑話,因為氣動式高音原理說來簡單,但實際生產不易。值得注意的是這次SC系列搭載的是自家的「RS」系列氣動高音,並非十分強調高頻延伸數字,其規格只標到21kHz,但在實際聽感上,卻是很柔順耐聽。
SC系列上採用的中低/低音振膜原廠稱之為「SilverCone」,顧名思義,振膜表面塗佈的玻璃纖維層閃耀著銀色光芒,而在下方可以看到蜂巢式強化結構的複合材質錐盆振膜。可惜的是,跟氣動高音同樣,或許是為了保密起見,原廠並未公開SilverCone的詳細材質,可想見對專業廠商來說,各項採用的材料科技都是極其寶貴的商業機密,更是廠家長久Know-How的累積,本就不該輕易公諸於世。
這個面板調整旋鈕還有以DSP進行數位形式的高低頻增益與衰減(-5~+3)的作用,除了可以採取三種預先規範不同的濾波形式:「High」、「Desk」、「Low」,針對高、低、以及錄音中控台的反射環境為基準進行調整,也可以選擇裝上原廠附贈的「蜂巢式遮罩」,以物理方式進行高頻衰減。同時還可在「LED」選項選擇將燈號開啟或關閉,經過試用,關閉燈號確實對聲音純淨度有向上提升的功效。
背板走的是簡潔路線,除了單端RCA與平衡XLR端子,就只設有三個功能拉桿。第一個是「音量」、第二個是「濾波器」、第三個「not used」適合於很有經驗,而且不喜歡使用音量與等化調整的影音發燒友,這可以盡可能避免訊號的損失。在這三個選項中,調成「Fixed」檔可避免不小心更改設定(建議調好音量與等化後再開啟)。
本套組合只有在尺寸最小的SC205背板上,可以看到預留了兩個壁掛用的螺絲孔位,提供另種更有效的運用空間條件的架設方式。原廠之所以不建議直接壁掛,而是用這樣的方式限制用家,非得經由離牆一段距離安裝喇叭,主要是避免背板低音反射孔的氣流被牆面阻擋,因為氣流擾動而影響到低頻純淨度。另外,位在箱體底部的腳架孔位也提供了以腳架固定傳統安裝形式的可能。
對於專業錄音師、後製混音人員而言,SC系列多種彈性的調整選項,能讓喇叭靈活適應各種場地的需求。但是,對於不明所以的一般用家來說,請務必先行詳閱說明書,搞清楚喇叭的特性才能充分發揮其潛力,在充分把握其特質的前提下,這會是一套能夠完全勝任家用多聲道重播的組合。
說明書後方的備忘錄是不是設計得很有趣?不像一般只有格子般的一板一眼。
說明書中也詳細規範了擺位方式,當然還有放在錄音室中控台上該怎麼調整。
中央聲道是本套系統中唯一採用三音路設計的喇叭,操作介面也如出一轍。
據我猜想,外表斯文的Roland Stenz肯定是個完美主義者,否則不會捨傳統簡單的「圓形低音反射孔」不用,特地為SC系列量身訂做這樣像是抽屜格子般,由上下開口的低音反射孔,因為光是箱體生產的成本,就比傳統形式要高上好大一截。根據原廠資料表示這樣做不只是為了美觀起見,除了不想讓用家「從正面就看到一個大洞」之外,也能有效增加低音反射孔的有效容積。
五聲道都以平衡訊號線進行連接,為什麼捨常見單端RCA訊號線不用,非得大費周章採用平衡線?其實,在長距離傳輸的專業用途,平衡線可以說是必需品,而這次環繞喇叭也用到了5米的長度,一般單端訊號線很少做到那麼長的。也因為本次試用的是鑑聽器材,以這樣搭配自然比較有參考價值。

除此之外,最實際的好處就是能以XLR架構的共模效應,盡可能的抵銷雜訊,在雜訊減少之後,音質當然也會相對應提高。在低噪訊的前提下,動態同時隨之提高(+6dB,比單端線材高了兩倍音量),當然要採用更好的平衡線也是可以,不過在實用層面來說,就不必花費這麼多預算來購置講究純度或冶金技術的天價線材了。
此外,喇叭用的電源線則都採用原廠附贈黑色線身的標準線,確保沒有哪個聲道吃得特別飽,影響音色的一致性。
喇叭才開聲,就聽得出強調高頻的傾向,但是氣動式高音在提供足夠量感之餘,表現出來並不是很有火氣的聲音,也就是 不會讓人聽了煩躁 ,但確實比較缺乏水分,由於該組喇叭是未拆封的全新品,因此聲音生澀是難免的。

我拿出那片「XLO Test & Reference Burning」CD,並把擴大機開啟至「Multi CH Stereo」讓每支喇叭發聲,「煲」了 五分鐘 高頻寬鬆度就跑出來了。

此時高頻如實表現出其直接取向的音色,低頻則是順暢有力直潛到底,原本緊繃的聲底,表面泛出了一層光澤, 根據本刊技術主編的形容: 原先就像是低號數的布砂紙,Run 開以後就是2000號左右的水砂紙。

再多「煲」一陣子SC系列很有機會呈現「鏡面拋光」的高光澤音色,此時以「Pure Direct」模式來聆聽,尤其能表現鑑聽喇叭「純水派」清澈通透的聲底。

 

 

热门游戏服务